章莪山终年云雾缭绕,山间青石被雨水冲刷得泛着寒光。某日,一声清啸划破天际,一只单足巨鸟自云中俯冲而下——其形如鹤,青羽缀红斑,白喙似玉,独足立于枯木之上,周身火光流转。此鸟名曰毕方,鸣声如自唤其名,所栖之处草木无风自燃,山民皆称其为“火祸之源”。

上古时期,人间无火,百姓饥寒交迫。天帝藏火种于怀中,拒施凡人。毕方原为天帝座下童子,见众生冻毙于雪野,恻隐心起。趁天帝酣睡,盗火种遁入人间。
风雪中,毕方救一濒死青年,以火暖其心脉,赠火种嘱曰:“此火乃生机之源,须传遍九州。”青年含泪立誓,火种自此燎原。天帝震怒,剥毕方仙骨,罚其永世为鸟,背负火劫诅咒:凡现身之地必生野火,世人惧之如鬼神。
千年后,黄帝征伐蚩尤,于泰山聚鬼神铸轩辕剑。毕方忽现阵前,独足踏焰,长鸣如战鼓。黄帝惊问:“汝乃灾鸟,何故助阵?”毕方昂首答:“吾非灾厄,火可焚敌亦可炼器!”言毕吐赤焰淬炼剑身,轩辕剑终成斩魔利器。此后,毕方伴黄帝战车而行,火光照亮征途。然战后,人间渐忘其功,只记山火焚村时那道青红身影。

有樵夫入章莪山伐木,见毕方栖于古树,树皮竟渗出赤浆如血。归告乡里:“此鸟乃木中精魄,护林焚邪!”巫祝却斥:“讹火皆因其衔炭作祟!”两派争执不休。
某夜暴雨,山洪将至。毕方急鸣,焚枯木为焰柱示警,村民避至高地得救。老者叹:“火可毁亦可生,神魔一线,全凭人心。”
至夏朝,大禹治水途经章莪山,遇毕方盘旋溃堤处,火羽点燃气泡,露出地下蚁穴。禹悟:“火能灼隐患,亦可导川流!”遂以火烧石裂山,疏通河道。
自此,毕方偶现于炼铜匠炉旁,或舞于司烜氏祭坛。匠人尊其为“煅灵”,巫觋奉作“炎信”。虽野火未绝,然《山海异闻录》增补注曰:“毕方者,火之魂也。驭之则文明兴,纵之则苍生殇。”
今人登章莪山,或见焦土中绽赤莲,蕊心似鸟形。传说毕方焚尽旧躯时,火中迸出莲子,开千年不谢之花。牧童歌谣传唱:
“青羽赤纹白喙鸟,独足踏火九天摇。
焚山本是警世兆,莫道炎灵不慈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