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养生的语境中,“气血”几乎是绕不开的关键词。古人云: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。”意思是说,气推动血液运行,血又滋养气的生化,两者相辅相成。如果一味只补气或只补血,往往收效甚微,甚至失衡,真正的调养之道在于“气血双调”。

气虚与血虚,症状各不同
气虚之人,往往表现为乏力、容易出汗、懒言少气,甚至稍微劳累就气喘心慌。血虚则多见面色苍白或萎黄、头晕心悸、手脚发麻、女性月经量少或色淡。很多现代都市人,由于压力大、作息紊乱,常常气血两虚,呈现出“气不足以运血,血不充以养气”的恶性循环。
气血双调的经典方剂
中医里有许多调养气血的经典方子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四君子汤与四物汤。
• 四君子汤:由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,主治脾胃气虚,常用于改善乏力、食欲差。
• 四物汤:由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组成,主治血虚,调经养血,是历代女性养生的常用方。
而当气血两虚时,常用八珍汤,它是“四君子汤”与“四物汤”的合方,既补气又养血,被称为“气血双补的代表方”。如果体质更虚弱,还可以在八珍汤基础上加黄芪、肉桂,成为十全大补汤,增强益气补血、温阳固本的作用。

食疗中的气血双补
除了中药汤剂,日常饮食也可以帮助我们调养气血:
• 补气食材:山药、莲子、扁豆、黄豆、红枣、花生。
• 补血食材:黑芝麻、龙眼肉、猪肝、菠菜、枸杞、桑葚。
一个简单的食疗方:红枣桂圆枸杞茶,每天代茶饮,不仅益气养血,还能安神助眠。女性在经期后饮用尤佳。
调养贵在日常
中医强调“治未病”,气血双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除了汤剂和食疗,保持良好的作息、适度的运动、心境平和,也都是养护气血的重要一环。
综上,补气不离补血,补血也需益气,二者如鸟之双翼、车之两轮。真正的养生,不在于单补哪一方面,而在于整体的平衡与调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