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东二月二除了剃龙头,还有哪些特色民俗!

  • Reading time:2 mins read

二月初二,龙抬头,是中国传统节日,各地有不同的习俗,辽东地区也有自己的特色。辽东半岛的冻土尚未完全消融,鸭绿江畔的渔村已传出舂米声。二月初二在《盖平县志》中称作“青龙节”,既是农事开始的信号,更是山海交融的特殊节点——长白余脉的猎户焚香祭山神,黄海边的渔妇向潮汐撒酒米,平原农户则在院中用灶灰画出九曲黄河阵。

1. 剃龙头与改命数

辽东男子多在此日“剃喜头”,尤以丹东凤城为盛。老剃头匠会依据《协纪辨方书》,在寅时(5-7点)为孩童修剪耳际发,谓之“开聪毛”。2025年凤城非遗展演中,91岁的刘氏传人展示清代铜剃刀,刀柄刻着满汉双文“断烦恼丝,迎龙头运”。

2. 山珍海味引龙阵

不同于中原的炒黄豆,辽东人家以山货海产布阵:

临海处用腌海龙鱼(一种鳚鱼)拼出龙形

山区以榛蘑、松茸摆北斗七星阵

沿江地带独创冰凌花(侧金盏花)泡酒祭江

3. 特色美食

龙鳞饼:蕨菜粉掺海苔烤制,象征山海精气聚合。

抬头糕:黄米面嵌五味子,象征五感通达。

龙须面:丹东东港特制海藻面,象征延寿纳福。

大连旅顺口区的“龙眼粥”,实为用鲍鱼壳煨小米粥,暗合“苍龙七宿”天象,此食俗曾见于清代水师营。

从长白山麓到黄海之滨,辽东人用二月二构筑起独特时空观:农耕文明的严谨、渔猎文化的灵动、满汉交融的智慧,都在晨起那碗龙须面蒸腾的热气里生生不息。正如庄河老农李德全在2025年民俗论坛所言:“咱拜的不是龙王爷,是脚下黑土心头热乎气儿!”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