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面怒目:钟馗捉鬼

相传唐代开元年间,京城长安瘟疫肆虐,百姓惊惶不安。一天夜里,唐玄宗李隆基卧病在榻,恍惚间入梦,只见殿内灯影摇曳,一个蓝脸獠牙的矮小鬼怪,正偷偷从御案上抓起金簪玉佩,塞进怀里。玄宗怒喝未及起身,那小鬼却鬼魅般跃上龙榻,伸手去抠他的眼睛。

忽然,殿门外传来一声霹雳大喝:“孽障!哪里走!”随即一个高大魁梧、面色赤红、双目如炬的汉子闯了进来,手持一把宽刃宝剑,挥手便将那小鬼按倒在地,连连斩击。血光一闪,小鬼灰飞烟灭。

玄宗在梦中惊魂未定,忙问来者何人。那汉子抱拳作揖道:“臣乃终南山进士钟馗,本年应试,虽中状元,却因貌丑被弃,心怀不甘,投河自尽。陛下曾厚葬臣尸,赐以红袍玉带,臣感恩于心,愿以驱邪缚鬼,护佑大唐。”

玄宗感动不已,正欲谢他,却见殿外又有鬼影闪动。钟馗提剑冲出,如虎入羊群,专抓那些偷儿、魍魉、瘟鬼,一一斩杀,或锁进随身的葫芦,或当场挥剑斩灭。片刻间,宫廷内外鬼影尽消,寒气尽散。

玄宗惊醒,身上冷汗涔涔,却觉头脑清明、病症顿减。为纪念此梦,他命宫廷画师吴道子绘制《钟馗捉鬼图》,悬于宫门,以镇百邪。此后,钟馗的形象——顶乌纱帽、着红袍、执宝剑、怒目圆睁——便传遍民间。

老百姓信奉,钟馗专司镇宅驱邪、缚鬼降妖,尤其在端午节、岁末年关时,人们会在门上贴钟馗像,以保一年平安。更有说法,钟馗不光捉小鬼,还会护送学子赶考、保佑仕途顺遂。

在许多传说中,钟馗捉鬼极有章法——凡是害人的厉鬼,他必斩之;凡是无害的小鬼,他或收为家仆,或驱离人间。有人说,夜行的风声是钟馗巡游的脚步;夏夜的雷声,是他挥剑斩妖的气势。

千百年来,这位貌丑却心正的捉鬼大神,成了民间信仰的重要角色。他的故事流传越广,形象越鲜明:不畏强权,不惧鬼魅,忠义护人,赏罚分明。于是,人们口口相传——钟馗一到,百鬼皆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