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斋志异:镜中狐影

在《聊斋志异》中,有一则名为“狐镜”的故事,讲述了一位书生与镜中狐妖之间诡谲又隐含情感的交往。这不是一则简单的志怪故事,而是一个关于幻象、执念与心魔的深刻隐喻。

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书生,性格孤僻,常年独居,唯以读书为伴。奇怪的是,自搬入祖屋以来,他每日清晨照镜时,镜中总隐隐约约映出另一个模糊人影,似男似女,似狐似人。他初以为是幻觉,便不予理会。久而久之,那人影越来越清晰,甚至在夜里出现在梦中,与他低语相交,谈诗论道,时而嬉笑,时而幽怨,仿佛是旧日知己。

渐渐地,书生对白日里的世界愈加疏离,对镜中的影子产生依恋。他开始与之对话,日复一日,情感纠缠不清。邻人发现他常自语于镜前,神情恍惚,便传出“中邪”之言。一次偶然,友人请来一位老道士,道士观镜良久,叹曰:“此非镜,乃狐所魅。”原来,那镜中之影,正是一只千年修行的狐妖,因镜成形,觅心而附。

道士说:“它无意害你,却也不会放你。”书生陷入挣扎——割舍镜中影子,便如失去唯一知音;若继续沉迷,则恐性命难保。

最终,在道士设坛驱魅后,镜中影子随烟而散。书生虽保住性命,但从此神情黯然,再不照镜。有人说,他失去的是一段孽缘;也有人说,那不过是他孤寂心灵的投影。

这则故事虽充满狐妖幻魅的元素,却暗藏对人性深层欲望的探问:我们是否每个人心中,都有一个“镜中之狐”?那是我们不愿面对却执迷不舍的情绪、幻象、过去的人,或者曾经的自己。

《聊斋》的魅力,正是在“志怪”中藏“志心”,借狐鬼精魅之形,映照人间情欲、哀乐、执念与取舍。而这则“镜中狐影”的故事,亦提醒我们:当你久久凝视镜中,镜中之物也在凝视你。